【学习雷锋精神⑦】松林河畔的秉烛人
|
||||
|
||||
南国初春,乍暖还寒。位于大渡河中游支流的松林河在横断山脉的褶皱间奔涌,坐落在流域上的大金坪电站像是一座钢铁巨兽,深深扎进海拔2000米的群山腹地。维护班长赵建蹲在2号机组旁,耳朵贴着冰冷的蝶阀外壳,安全帽上的头灯在冰冷的设备外壳上划出一道温暖的光弧。这是2025年初春的机组检修季,距离赵建第一次踏进电站已有18年。 深夜11点,厂房外呼啸的山风裹着些许雨滴砸向铁皮屋顶。大金坪电站运维一大值的班组成员们对2号机组C修已经连续工作了10几个小时,赵建的棉手套早被油污浸透,指尖冻得发麻,却仍在蝶阀密封面上反复摩挲。 突然,他直起腰喊道:“2号机组蝶阀有漏水!”身边的几个年轻员工围了过来,对着看似干燥的金属外壳面面相觑。赵建摘下手套,食指在阀门底座边缘轻轻一抹,指尖分明沾着水渍。赵建立即将情况汇报给了值班组长蒙时逊,并提出要进入锥型管道阀门进一步查明漏水原因。 “让严杰和老徐进去查看一下吧,做好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防护工作”中控室内蒙时逊劝道,“除了吃饭你到现在一刻都还没有休息,先歇一会吧。” “没关系,我有经验,还是我下去看吧”赵建斩钉截铁地说道,“现在时间紧迫,必须尽快验明蝶阀渗水的具体情况?!?/p> 赵建说完立马回到蝶阀层做好准备工作,并指挥其他人将锥型管道阀门打开,迅速穿戴好防护用具后进入阀门,严杰等人守在门口焦急地等待着。阀门上掉落的水滴有节奏的发出滴答声,就像时钟上秒针缓慢地拨动,显示着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,门外众人的心始终悬着,好像时间的流逝也变慢了。 大约10分钟后,一顶黄色的安全帽终于出现在众人的视野中,“看清楚了,就是蝶阀密封渗水了,漏水量还比较大必须要做紧急处理”,赵建说罢来不及脱下安全带便起身向排水泵屏柜快速走去,在他仔细检查完数据后,立刻指挥其他人去库房运来备用排水泵。 为了在紧急情况时能将水排至渗漏集水井,并通过检修排水泵的启停间隔判断漏水量,确保能正常抽水的前提下开展抢修工作。尽管已经高强度工作了10多个小时,但大家的动作依旧迅速且有条不紊。 当严杰和刘阳将排水泵安装在检修集水井内后,赵建才呼出一口气说道,“这样暂时就没问题了,等厂长指令,我们再开展抢修工作”。应急处理完,众人才终于将紧绷的神经放松下来,而此时距离发现蝶阀漏水才仅仅过去了半个多小时,维护班长赵建雷厉风行、迎难而上的工作态度再一次深深刻在了众人心里。像这样的机组检修,赵建已经经历了数不清多少次了,他也从当年刚刚步入电站的“毛头小子”成了班组的顶梁柱,每当设备检修出现紧急情况时,赵建总是冲在最前面排忧解难,当年那个叫着别人“师父”的他也已经是带出了众多优秀徒弟的老师傅了。这十几年间传承下来的不仅仅是那些关于电站一线工作的经验,更多的是像雷锋同志一样锐意进取、艰苦奋斗的精神品质。 又是一个深夜,赵建在书台上翻阅着那本厚重的,页面微微泛黄的检修笔记,他快速地记录了几段文字后又小心翼翼地将页脚折叠,笔记本上密密麻麻的文字详细记录了赵建这10多年来机组检修所遇到的各种情况和应对措施,就像是刻在钢铁上的年轮一般。 如果说无私奉献、服务人民的雷锋精神是对祖国的“告白”,那这些记录就是“电建人”写给光阴的“情书”。 (责任编辑:刘开燕) |
【打印】 【关闭】 |